我住的眷村中壢市陸軍士官學校旁的台貿十村,已經在這個世界消失許久了...
原有的居民又一次集體遷徙到內壢附近的自立國宅
關於眷村記憶,好像無論哪個村出身的孩子,都是一樣的.....
紅門.矮牆.張杯杯.李媽媽.村口的廣播.籃球場的露天電影.包子.饅頭.香腸.臘肉.燒餅.油條..大江南北..貧窮卻豐富.
我二哥前幾天說:村子口那家肉羹麵還開著....問我們有印象嗎?
喔...我想起來了~~~
這個菜市場是群聚在村子外的,不屬於眷村的範圍,大部分是本省人經營..味道自然和我們吃的不同
像是這家的肉羹麵.米粉.板條...算是台式的麵
大約國小或國中時候每個假日的早上,我都到這家肉羹麵報到,(前幾天才知道老闆娘叫張媽媽),覺得那種勾著芡的條狀肉羹.有淡淡的沙茶和香菜的味...真是美味
假日-不再是豆漿燒餅了
當時(約民國66年左右吧...)一碗是$10
(現在一碗$40) (我爸以前應該是吃不慣這個的)
今天和家人特地去回味.接手經營的是張媽媽的兒子.媳婦...
你們從"自立"回來嗎?? 不~~我們從台北來....
已經有9個孫子張媽媽看到我:居然說記得我呢.....
對面賣雜貨的祝杯杯家..還在嗎??--祝杯杯過世好久了.但女兒住附近.(祝家閨女可是我小學同學)
前方做衣服的楊媽媽家還在嗎??---還在..還在..妳等等去看看吧..(楊家姑娘也是我小學同學)
麵攤依然坐落在菜市場口 顯得陰暗冷清 兒時吵雜熱鬧的菜市場是我們生活的補給場 各省口音夾雜著台語 都是人情
出了菜市場..原本向下成"非"字型的整個眷區(中間是馬路 旁邊是連成整排的眷房).現在都成了小樓房了
有著花園的洋房.戶戶房門緊閉..路上幾乎沒人走動..只剩風吹著現在叫"台貿一.二.三街"的路標.晃阿晃..
我記得.小時候.在巷子穿梭嬉戲..在門口呼叫吆喝.巷子尾的同學都可應聲....
我問老爸...認得出我們家的位置嗎??... 老爸胡亂東比西指.....
太難了....
這心情...無論哪個眷村出身的孩子,還是一樣的.....